当前位置:首页 >> 电流保险丝

成思危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产业安全问题0空气锤

2023-07-20 10:40:50  伟业五金网

成思危: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产业安全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一、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产业安全问题,首先要界定两个基本概念: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产业安全。我认为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已经开始萌芽,大体上经过资源贸易、产品贸易、技术贸易、资本输出输入四个层次,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间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依存,并体现为四个显著特点:

1、以知识为基础。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已居于主要地位,知识在经济的增长中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发展方程式,把经济增长分成三大部分,有投资引起的增长,有劳动力引起的增长,有综合要素引起的增长。综合要素包括科技、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例如技术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规模经济,资本利用的效率等等。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是以知识为基础,而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发达国家靠生产知识和输出知识赚钱,而把许多具体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国外。

2、以金融为核心。资本在全世界的流动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有两个数据可以佐证:其一,全球资本流动每天大概是1.5万亿到2万亿,但是实际上真正用做贸易的大概是5%左右。大部分资本在搞虚拟经济活动,通过资本流动赢利赚钱;其二,全球GDP30多万亿美元,全球股市大体跟GDP相等。发达国家股市的市值大概是GDP的1.3倍。2000年,全球股票市值36万亿美元,债券29万亿美元,这就是65万亿美元。再加上金融衍生物,包括和利率、汇率、股指有关的衍生品加在一起年末余额是95万亿。这个数字大概是GDP的5倍左右。靠资本运作赚钱成为经济全球化非常重要的特点。

3、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信息技术是带动整个产业和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助推器。

4、以跨国公司为载体。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全球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流动和资本的流动;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会带来风险,跨国公司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国的政治和社会安定都会有影响。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但同时也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产业安全问题

产业安全本身应该是一个宏观问题,产业安全不是个别企业的安全。当然,企业如果都不安全,产业肯定就安全不了。要从整个国家产业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产业安全问题。对待产业安全问题,应该注意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对产业安全问题麻木不仁,漫不经心。认为既然改革开放了,市场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便丧失了警惕。这是很危险的。其实,即使象美国这样强调自由贸易的国家对国家利益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有时简直是斤斤计较,寸步不让。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卡事件,按道理说,优尼卡在美国石油公司中仅排在第7名,所掌握的资源也不太多。但是,这件事就遭到美国一些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反对,最后使这桩收购案流产。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前提下,绝不能对产业安全问题漫不经心。如果漫不经心,很可能一觉醒来发现问题来了,而且很难办了。例如外资购房、炒房问题,据统计在我国几个主要城市中,本市居民购房的资金只占60%,其他40%是外来的资金,也包括外资。外资购房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国家明确规定不准外国人购房,而我国却还没有予以限制,一旦发现出了严重的问题再进行限制,就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但是我们也要谨防另一种倾向,即夸大产业的不安全,并以此对开放政策质疑。最近我看了几个主要的钢铁厂,设备基本都是一流的,有不少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如果没有开放,没有那么多外资的进入,没有这么多先进企业的建设,没有这么多外汇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我们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

金融安全为大家所关注,宏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主要是综合防范涉及公债、汇率、储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风险。银行最怕的就是由于挤兑而倒闭,从各国的金融危机来看这是最大的危险。任何银行都不可能把储户存的钱都放在金库里,如果银行一旦经营不好,大家都去挤兑,就会造成金融风险。

对于银行的改革,中央有一套政策,我把它叫做路线图——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实资本金,消减不良资产,改善法人治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上市。这一路线非常明确,目的在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应该承认,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弱的。2001年时我专门做了一个调查,香港的恒生银行在国际上做得比较好。当时,内地商业银行一年期的存贷差是3.6%,恒生银行是1.7%-2.2%。恒生银行当时的人均利润是160万港币,内地银行是10万人民币。恒生银行用0.244元成本做一块钱生意,当时内地的商业银行平均是0.93元成本做一块钱生意。从这些数据看来,内地银行的效率确实较差。引进战略投资者,关键是希望籍此改善银行内部管理,改善银行法人治理制度,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外资的进入也有利于矫正我国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政-银-企”关系,有利于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从而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的微观基础。

对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应当把握好一个度,目前规定外资参股总量不能超过25%,单家外资参股不能超过20%。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应绝对控股,2/3就是绝对控股,3/4更是绝对控股。外国银行进来是为了赚钱,为了赚钱必然要帮助我们改进管理。例如,上海银行在1999年引进外资前,该行原来的年度分红达到利润的20%。可是外资股东一进入董事会就提出,要综合平衡股东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和“银行发展长期化”的有机结合,年度分红从20%逐步降到10%,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经过5年多与外资股东的磨合,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外资要做客观分析,既不能丧失警惕,也不应一概视为洪水猛兽。

三、双管齐下保障产业安全

保障产业安全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宏观上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对有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规范。大家知道,现在国外直接投资(FDI)的80%以上是并购。我们不应一概反对并购,但是要规范管理,根据国家利益的原则适当控制。这个规范就要靠国家法律和法规。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体系中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的重要法律。这个法律既是针对国内的垄断行业,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外资在国内市场上的垄断。

为了防止新的垄断,市场准入就要有度的把握,要设定门槛,而且保障公平。如果给某些企业补贴,或者廉价供应原料,这就不公平了。我把市场准入比喻成公共汽车的踏板,没有上去之前总说还能往上挤,一旦上去之后就说挤不下了。有些跨国公司没有进入市场的时候使劲要求开放市场,进去以后就千方百计限制别人进入。

除了《反垄断法》以外,国务院还需要制定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管理办法,应该有相应的程序规定。

从微观方面看来,关键是把我们的企业做强。总体来看,我们企业的竞争力不强。我对1344家上市公司做了一个调查,净利润小于零的超过200家,净资产收益率等于零的也有200家左右。按照国外的标准,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大概只有400家左右有投资价值。我们不少企业引进了很先进的设备,但是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没有跟上,有些企业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人员,三流的管理。我们要在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水平上下工夫。买了国外的先进设备,要能够做到比国外用得更好,这才是真本事。

产业安全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要做强,不断地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同时,要加强企业的管理。使得我们的企业都努力争取做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保障我国产业的安全。

上一篇:外资并购新规8月有望出台 增加审批环节 下一篇: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柚子币eos】官方app软件下载柚子币eos官方下载最新

天津金融租赁

虚拟货币浅谈案例研究课题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